中国戏曲艺术,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横亘于华夏大地之上,各具特色的剧种宛如画卷上的点点繁星,熠熠生辉。京剧的雍容华贵、豫剧的激昂慷慨、评剧的淳朴真挚、越调的柔美婉转……每一剧种背后,都有着数不清的艺术家们,他们用一生的执着与热爱,铸就了戏曲艺术的辉煌篇章。
在这其中,流派的传承与演变,是戏曲艺术发展的重要脉络,它既见证了历史的沉淀,也承载着时代的变迁。然而,流派的延续并非易事,它考验着每位艺术家的忠诚与创新。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几位戏曲名家,探讨他们在流派传承中的足迹与心得,感受他们对艺术的坚守与追求。
小香玉著名的豫剧演员,其是常香玉大师的继孙女,而她的艺术也是常香玉大师教授的,就是“小香玉”这个艺名也是常大师送给她的。小香玉早年间的艺术真的很不错,真的是天赋很好,这一点从她早年间的演出就会发现,那时候可以说是韵味十足、中规中矩。但是我们看近些年小香玉老师的唱腔与早些年相差很多了,我认为还是早年间那种表演更合适,更符合常派艺术的特点。
迟小秋著名的京剧演员,工旦角,宗程派,其师承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王吟秋。其实从迟小秋老师这个名字就能够看出来,这个名字也是他的老师王吟秋给她后来取的,像程砚秋大师的名字中有一个“秋”字,王吟秋先生的名字中也有一个“秋”字,这其实就是传承的象征。早年间的迟小秋老师也唱得非常好,要不是翁偶虹先生也不会称她为“标准传人”,只不过近些年随着年龄的增加有一些闷哑了,而在表演上也有些程式化。其实这或许就是男旦与坤伶的区别,我们看王吟秋先生晚年登台嗓音依然非常好,只不过女性艺人随着年龄的增加确实会有气力方面的不足。
曾昭娟著名的评剧演员,其师承著名的评剧表演艺术家花淑兰。曾昭娟老师早年间的评剧艺术也可以称得上是中规中矩、韵味十足。但是近些年我们看曾老师的表演明显不如以前了,尤其是在唱腔上与花淑兰大师的花派艺术相差很大,因为评剧韵味相差很多,反而是更像歌剧。
提起越调艺术很多人会想到申凤梅大师,她被誉为“中原活诸葛”,她饰演的“诸葛亮”真的是一绝,并且她还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弟子,也得到过马先生很多的指点。其实平心而论申凤梅大师的“诸葛亮”影响力并不次于马连良大师的“诸葛亮”。然而申凤梅大师的弟子当属是申小梅了,从名字我们就能够看出申大师对于这位弟子的看重。申小梅经常演出的剧目有:《诸葛亮吊孝》、《李天保娶亲》、《收姜维》、《申凤梅》、《双灵牌》、《老子》、《尽瘁祁山》、《斩关羽》、《七擒孟获》等等。申小梅老师我们看跟申凤梅大师的唱腔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我感觉申大师的唱腔更有磁性,听起来更加的有劲,而这方面申小梅老师还是差一些。
在戏曲的广阔天地里,每一位艺术家都是一颗独一无二的星辰,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照亮了戏曲艺术的前行之路。小香玉、迟小秋、曾昭娟、申小梅,这四位艺术家的故事,是戏曲流派传承与发展的缩影。他们或在岁月的洗礼下不断成长,或在艺术的道路上寻求突破,或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寻平衡。
然而,无论道路如何曲折,他们对戏曲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从未改变。正如戏曲本身,历经千年的风雨沧桑,依旧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更多年轻艺术家能够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继续在戏曲的舞台上绽放光彩,让这份古老的艺术瑰宝永远璀璨夺目。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