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流星划过夜空,照亮了整个时代。2023年对于越剧来说,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它不仅见证了越剧《新龙门客栈》的爆火,更让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剧种,在年轻一代的心中焕发出了新的光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年,探索越剧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架起桥梁,如何在创新与传承中找到平衡。
2023年,通过《新龙门客栈》大火的越剧尹派小生陈丽君,一下子进入大家的视野,喜欢她的年轻人随处可见,这么多年,越剧演员从未有享受过如此待遇,哪怕是其师父茅威涛老师,都未享受过如此盛景。作为喜欢了越剧这么多年的我,感到很痛心和遗憾,越剧竟是凭借着新编的一曲目“出圈儿”,越剧老一辈艺术家们留下来的经典剧目像《梁祝》、《红楼梦》等这些骨子里的老戏却“未能入年轻一辈的眼”,
像越剧流派宗师,袁雪芬、范瑞娟、尹桂芳等人,年轻一代应该没有几人知道吧,是年轻一辈的“口味变了”吗?戏曲真的是老年人的戏曲吗?老一辈的戏迷们,或者像我这样还得上资深的越剧迷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又回到了老生常谈的问题:越剧的发展到底该不该创新?如果要创新,又该怎么去创新?越剧尹派小生陈丽君的爆火,是偶然,但也是必然。在她未大火之前,前辈们,为此倾注了不少心血,恩师茅威涛,团长蔡浙飞,每一个前辈都对其有过付出。个人的努力和付出固然重要,但没有好的“伯乐”,没有好的平台也都是枉然。在某次访谈中,主持人问到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蔡浙飞这样一个问题:
“你是这些青年演员的前辈,对她们现在这样大面积的火爆您内心会有一些羡慕吗?”
蔡浙飞老师毫不犹豫地说:“我不是羡慕,我是高兴,为我们团高兴,为我们年轻一代高兴,这其实是我们几代戏曲人坚守下来,非常期待,希望有这样的景象,我愿意成为她们踩在我们中生代的肩膀。跨过去的那一代人”。
是的,陈丽君的爆火,是几代戏曲人坚守的结果,若没有原生代茅威涛老师坚持创新,一次又一次尝试,一次又一次试错,哪有如今的大好局面,若没有中生代蔡浙飞老师、魏春芳老师等人的一次又一次的付出和坚守,哪有如今爆火的局面正因为有了这些前辈们”“甘为人梯”,愿为年轻人演员进步的“垫脚石”,才有如今陈丽君的爆火,有了越剧的爆火。
正因为有了这些“前辈们”的奉献,火的不是陈丽君,也会是王丽君,李丽君,有了“前辈们”的付出和努力,爆火是必然。所以此次陈丽君的爆火,越剧的爆火离不开越剧原生代中生代的努力,她们同样重要,功不可没。
对于越剧《新龙门客栈》的出圈儿,戏剧人何赛飞如是道:
“在创新过程中,一定还是要考虑到它的吸收比例,博采众长还是要有自己本质戏曲的原本原味,不能丢的太多”
是的,越剧的发展,肯定需要创新,但在创新过程中我们不能丢了原本的东西。
越剧之美,美在她的程式化,美在她的一招一式,美在她的一腔一调。越剧宗师们经过自己亲身实践,积累形成的唱腔及表演是越剧根本的东西,是越剧的魂,是越剧的根。每一个流派独特的唱腔是传承发展的根本,越剧《新龙门客栈》刚出来之时,包括现在也一样,有不同的声音,有人觉得“戏不像戏,话剧不像话剧”。在演员的唱腔上也一样,老一辈戏迷,对于爆火的陈丽君的唱腔“并不买账”,有人说,她的唱已非“尹派(尹桂芳)”,更像是“茅派(茅威涛)戏迷戏称”。
其实不管是尹派还是茅派,至少说明一点,对于戏迷而言,最喜欢的还是原汁原味的越剧。在我们传承及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传递给年轻一代戏迷观众的,应该是最正确的,最原汁原味的唱,至少唱腔的“魂”还在。如果一开始,年轻戏迷接触到的就是最正宗最纯正的流派唱腔,越剧之美,年轻一代戏迷一定可以感受得到。
越剧的火光,不仅照亮了陈丽君这样的新星,更照亮了越剧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看到了前辈们的坚守与奉献,也看到了年轻一代的热情与期待。在创新与传统的交织中,越剧正以它独有的方式,讲述着中国的故事,传递着中国的声音。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