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戏曲的浩瀚星空中,程派艺术如同一颗璀璨的明星,照亮着无数戏迷的心房。然而,关于谁才是程派的“标准传人”,这一问题犹如一道未解之谜,引得众说纷纭。今天,让我们暂时放下严肃的话题,先分享一则关于剧作家翁偶虹的小趣闻,以此为开篇,带入我们即将探讨的主题——“程派标准传人”的争议与真相。请各位读者切勿将这则笑话当真,它仅仅是一道开胃菜,旨在轻松引入今日的正餐。
话说,想当年翁老头在一天中午多喝了两盅,于是恰好有人过来闲聊,和老头逗闷子,就说:“ 您来说说,这个阜新的新秀迟淑新,最近拜了王吟秋,连名字都改了,王老给改成了迟小秋,您觉得她算不算程派的标准传人”,老头晕了乎的一听,随口就说:“标准传人,标准传人,我,已经许为标准传人了 ”,一会,老头鼾声如雷睡了过去。上面说的是笑话,权当调侃,不要当真。其实翁偶虹对程派的了解,不在唱腔上,因为他不唱程派,他的所有评判完全就是个人的感觉。
今天我们探讨这个谁是标准传人的问题,旧话重提,那就是,是不是标准传人,得看她唱的和程先生唱的程派的方方面面是否一样。先说迟小秋。答案是迟小秋的所谓程派,和程先生的可以讲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你拿过来两位的唱腔,同一段一对比,不难发现,就是不听戏的人,也能分辨出来,那根本就是两种玩意儿,何来标准?
别说迟小秋和程先生的唱根本就不一样,她就是和她的师父王吟秋比较,也是完全两种东西,当然有人硬说一样,那我们大家伙也真佩服有些粉丝睁眼说瞎话的能力,不是不懂就是故意。再说张火丁,那更不用说,张火丁的唱、念、做、舞,要说接近她师父赵荣琛那靠谱,要说接近程先生,那就是胡说了,也是根本就是两种东西。无论行腔、唱法、气息、位置、字音、习惯,都根本就不一样。
张火丁在访谈里也根本就不提程砚秋,只说赵荣琛,“我师父如何如何”,她是一个很倔强的人,她从内心不一定喜欢程砚秋那种风格的程派,那么赵荣琛的这种改良过的程派,她很喜欢。事实确实如此,张火丁确实是忠实地传承赵荣琛而不是程砚秋。如果不相信,大家可以拿出几个人的录音录像同样的戏可以比较,那绝对一目了然。这些年,张教授培养出了一堆“小火丁”为赵氏程派的传承做出巨大的贡献
所以,谁是程派的标准传人?没有。要什么标准传人,从二代的某些人开始,就在大改程先生的玩意儿,若说标准,唱上唯有新艳秋49年前的唱那绝对的标准。身段学了程先生一部分的二代传人弟子有:王吟秋、新艳秋、李蔷华、江新蓉。这些程派二代传人,多少还能看到程先生身段做派的影子,其他人那就是改革的程派,好坏不评论,只是告诉大家,那不是传承的标准,不过是个人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罢了,至于艺术的高低好坏,那也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综上所述,当我们试图寻找程派的“标准传人”时,或许会发现,真正的“标准”早已在时间的长河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迟小秋与张火丁,虽然各具特色,却都无法完全复刻程砚秋先生的艺术精髓。正如翁偶虹的玩笑所暗示的,标准传人的定义,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视角下,会有不同的解读。我们不妨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欣赏每位艺术家的独特魅力,毕竟,艺术的魅力在于其多样性与创新性,而非单一不变的标准。最后,让我们再次回到翁偶虹的笑话中,以轻松的心情结束今天的讨论,同时也向那些为程派艺术传承与发展作出贡献的艺术家们致以最高的敬意。
暂无评论内容